研討會現場
1月13日,第三屆古建筑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暨古建筑保護成果及材料展在京隆重舉行。本活動由中國民協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與北京圓明園研究會共同主辦,本次活動分別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古建文化研究院的指導和支持。原建設部總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姚兵,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中國民協原分黨組書記、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會長羅楊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
原建設部外事司科技司司長李先逵,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名古建筑專家劉大可,故宮博物院古建筑修繕中心原主任李永革,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仲傑,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付清遠,北京圓明園研究會副會長侯兆年、岳升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克貴,四川省文物局原副局長朱小南等業內領導和知名專家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曲云華主持。來自全國園林古建筑行業的領導、專家、企事業單位代表等350余人齊聚北京江西大廈,參加了本次大會。
致 辭
羅楊:中國民協原分黨組書記、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會長
羅楊在大會致辭中說,中國是工匠大國,人才輩出,自古至今在民間流傳魯班的故事、子鋼制玉等可歌可泣的故事。長城、故宮、圓明園、昭陵和云岡大佛、敦煌壁畫等偉大的文化遺傳,都出自這些能工巧匠之手。但這些作者在史冊上是沒有名字記載的,我們只能遺憾地美譽為大匠無名。通過這10名首屆當代藝匠的評選和勝出,我們可以欣慰地感到在我們當代匠人星空璀璨,薪火相傳。
姚兵:原建設部總工程師(副部級)、博士生導師
姚兵在致辭中從四個層面闡釋了為何要古建筑保護:古建筑是金礦,傳承建筑基因;古建筑是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古建筑的明珠,建設大美城鄉;古建筑是財富,拓展旅游產業。
張柏: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
張柏在致辭中說工匠精神的實質就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他認為物種文化遺產與非物資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對古建筑保護與修復的過程,實際上也把其中無形的遺產繼承了下來。
會上,公司董事長蔣欽全做了《傳統營造技藝在城鎮化建設的傳承與創新》的演講,他認為,當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建筑科技日新月異,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建筑藝術,必然要與時俱進,不斷在營造實踐注入創新的正能量,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現代的審美觀。 因為固有的地域特征和海洋文化等人文環境因素,閩南傳統營造技藝更具開放性和普適性。歷代閩南先賢和能工巧匠,為傳承弘揚傳統紅磚建筑藝術奉獻了智慧與創意,使得閩南紅磚傳統營造技藝在中華建筑藝術之林獨樹一幟。
版權所有 2019 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
閩ICP備17015340號-1
電話:0595-22764666 22785088
郵箱:gjz066@163.com
地址: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溫陵北路北拓7棟2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