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留鄉愁多尋古,萬語千言總是村”。2017年3月31日至4月1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文物學會古村鎮專委會、福建省文聯、南平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中國(福建?南平)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在邵武舉行。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邱運華,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鄭國珍、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張作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華,福建省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張建光,福建省住建廳副廳長蔣金明,南平市委書記袁毅、南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符水俊、南平市副市長黃蘇福、南平市政協副主席余建坤、南平市委宣傳部部長張培棟等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鄉土建筑、民俗學、歷史學、非遺學等諸多領域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我司董事長蔣欽全應邀參會。
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藝術研究所所長劉托在發言中表示,古村落具有多重價值,諸如歷史價值、景觀價值、生態價值、民俗價值、旅游價值、商業價值等等。在這些帶有實用性質的價值之外,還有一種超脫功利之外或之上的價值,那就是精神價值,這種價值更持久、更深刻,其他的價值如經濟、商業、旅游等價值會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增減消長,而精神價值會融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中,持續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和審視力,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幸福感。精神價值隱匿在其他價值之中,也是其他價值的支撐,對維系我們的生存環境,構建和諧社會,撫慰眾生心靈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古村鎮專委會副會長鄭國珍在發言中說,在古村落的保護過程中,既要守望“物” 更要關注“人”。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努力將留住人與吸引人緊密銜接,積極為高層次的組織者、投資者、參與者、留守者、居住者共同介入,實現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創造性轉化,營造既能守得住“物”的,亦能守得住“人”的社會氛圍。同時,政府要加以引導,社會各界可在政府正確引導和積極鼓勵下,多種形式的參與到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中來。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古村鎮專委會副會長鄭國珍
我司董事長蔣欽全在發言中說,和平鎮的古建筑營造工法技藝兼容并蓄又個性鮮明,融合了徽派風格、閩北特色與石堡寨的多元營造藝術,匠心獨具。因而保護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全力搶救,保護古建筑的原生態系統,包括古建筑本體、地理環境、空間格局、風水文脈、建筑樣式與營造工法及建筑用材等,才能有效地留住原鄉的風貌。同時,要悉心發掘、提煉營造工法技藝,培育壯大專業技藝傳承人和匠師隊伍,才能留住這藝術瑰寶,世代傳承。傳統古村鎮永恒的價值在于生態文明和耕讀倫理、風情民俗等多元的文化,也就是鄉愁記憶。要制定保護與發展規劃,營造民間文化藝術繁榮發展的生態環境,留住鄉愁記憶。
董事長蔣欽全發言
邵武市和平鎮黨委書記李建良在發言中說,多年來,在和平古鎮的開發保護過程中,始終堅持以規劃引領,以規劃促保護,以規劃指引開發,使古村落保護、修復和開發利用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目前,和平古鎮先后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特色小鎮”,旅游產業也初具規模。在未來,和平古鎮要保留原汁原味的鄉村生產生活、儺舞等民間藝術,通過生動活潑的農事體驗項目,發展深度體驗式旅游,使得古村居民既能通過發展旅游經營致富增收,又能守護其文化,留住古村的煙火氣自然味。
與會學者、閩北本土研究人員還就古村落文化價值分析、古村落地方區域特色研究、古村落保護與發展途徑探索等進行深入交流,共商古村落保護發展之策。
版權所有 2019 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
閩ICP備17015340號-1
電話:0595-22764666 22785088
郵箱:gjz066@163.com
地址: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溫陵北路北拓7棟207號